《刑法》第二章犯罪的第一节
第十四条 【故意犯罪】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,因而构成犯罪的,是故意犯罪。
故意犯罪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
【详解】本条确定了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隔故意。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:(1)认识因素上:前者认识到危害结果必然或者可能发生,后者只能是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。(2)意志因素上:前者希望危害结果发生,并积极努力促使其发生。而间接故意则处于一种放任态度,是介于希望和不希望之间的中间状态,没有积极地促使危害结果的发生的行为。
间接故意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:
(1)为了追求一种非法目的而促进另外一种非法结果的发生;
(2)为了一种合法目的而放任另外一种危害结果的发生;
(3)突发事件中不顾一切的心理造成了危害结果。
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区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关键所在,即直接故意以特定结果的发生作为既遂或未遂的认定标准,而间接故意以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作为犯罪成立与否的标准。
第十五条 【过失犯罪】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,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,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,是过失犯罪。
过失犯罪,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。1. 伤害致残能不能得到“两金一费”赔偿
2. 打人致伤赔偿法定标准3. 丈夫的工资不给妻子用,犯法吗?4. 父母欠债对子女有影响吗5. 民法典离婚后房产如何分割6. 打债务官司应提供哪些法律证据7. 恶意逃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